投资要过山海关,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获通过
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已获通过。
东北全面振兴迎来重要节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已获通过。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十四五”时期东北全面振兴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和东北振兴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
今年以来,东北全面振兴的步伐明显提速。
2月19日,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正式建立。3月8日,国家发改委表示,东北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正加快研究制定。6月16日,李克强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7月初举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地方对接会·吉林站”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肖渭明表示,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部署安排,国家发改委正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很快就会对外公布。”
2003年开始,自发起第一轮振兴东北战略至今已近二十年。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教授衣保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加快东北全面振兴步伐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密不可分。“‘双循环’对于东北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放眼全国,东北地区的基础工业部门一直较为发达,尤其在外部市场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基础工业在解决产业链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今,随着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获通过,全面振兴路线图、时间表浮出水面,东北振兴也将迎来全新突破。
今年以来,东北全面振兴的步伐明显提速。图为辽宁省大连市,视觉中国
发展沿海经济带
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尤其是日韩地理位置相邻,经济互补性强,具有显著的地缘优势。
会上,李克强说,要充分发挥东北沿海沿边等区位优势,做好对外开放大文章。发展沿海经济带,扩大沿边经贸合作,增强港口集群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循环。抓住RCEP签署后带来的新机遇加快开放步伐,在国际经贸合作中增强竞争力。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曾分析指出,东北地区具有十分明显的地缘属性,这是可以深化东北亚合作、深化对东北亚开放、打造东北对外开放新前沿的一个基本依据。
“一带一路”建设强化了向北开放,为东北向东北亚深度开放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东北地区也在积极行动,加快打造开放新前沿。以辽宁为例,近年来,辽宁全面对接国家规划,将打造东北亚经贸合作中心枢纽等辽宁元素纳入国家方案。2021年,辽宁继续量化相关目标和任务,具体包括深化RCEP协定规则研究、正式申请加入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落实《外商投资法》、发布最新《辽宁省外商投资指引》、出台《辽宁省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
7月初的圆桌会议上,肖渭明也明确提及,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支持东北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区位优势。“我们正在研究编制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深入推进重大跨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依托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延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重点功能平台,采取更大力度开放措施。加强与其他国家经贸合作,打造重点面向东北亚的对外开放新前沿。”
未来东北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李凯认为,这需要对东北的各项政策重新思考,包括开放问题、区域发展的战略,也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产业政策等,整体要有一个配合,从而形成撬动东北发展新局面的契机。
具体而言,应加快把大连打造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的新前沿,把黑龙江打造成对俄罗斯开放的新前沿,并抓住FTA服务贸易开放的机遇,形成东北地区服务业开放新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上通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也将成为东北地区打开沿海开放新局面的重要文件。“实际上,辽宁沿海经济带概念已提出十余年,过去通常叫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衣保中认为,新规划更强调“高质量发展”,可视为老规划的升级版。辽宁作为最北部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条件优越,新规划的出台也可以看出国家对此的重视程度,辽宁沿海经济带将被打造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产业升级靠内生动力
东北振兴,产业先行。
一直以来,东北产业优势鲜明,不仅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产业链条完整,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吉林、黑龙江的粮食产量和商品率长期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此次会议上,李克强指出,要加快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对农业的支持,把国家粮食基地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如何理解“把国家粮食基地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在衣保中看来,这意味着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将人才、技术、科技力量和现代服务业等导入乡村,从而助力实现东北地区发展新型城镇化,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制造业作为东北的支柱产业,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头戏。“目前,东北三省的制造业占经济总量高达30%左右,东北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成功了,就可以给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辽宁省政协常委、辽宁社科院原院长姜晓秋曾如此评价。
此次会上也提及,要引导企业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国家政策增加创新投入,运用市场化办法推动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融通发展产业格局。
多位专家指出,东北产业升级和创新的根本动力要转向市场。在李凯看来,东北对旧有的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上游要引导数字化转型升级,下游对接市场需求生产消费品。衣保中则指出,产业发展必须要面向市场,除了政策支持以外,更重要的是产业发展形成内生动力,在东北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集群,最终纳入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链中。
进一步讲,产业本身就是一个营商环境问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产业整体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那么投资也很难跟进。相反,“如果产业是一些成长性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产业,投资方自然愿意过来”。
此次会议上,李克强再次强调了东北营商环境。他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必须下更大力气深化改革。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放水养鱼”,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国企市场竞争力。维护公平竞争,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在东北发展。
东北正以实际行动优化营商环境。以吉林为例,从去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看,吉林省参评城市多项指标获得满分,长春获评营商环境提升最快的十个城市之一,营商环境便利度提升20分以上,政府采购和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2项指标进入全国80个参评城市前20名行列。
在7月初的发改委圆桌会议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亦注意到一个细节。当日会议上,吉林省省长韩俊向现场企业代表表态,“十四五”时期吉林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过了关,投资必过山海关。”
--------------------------------------------------------------------------------------------------------------------------------------------------------------------------------------------------------
免责声明
本网所发布部分内容系网络转载,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