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为视野
Think Tank

美国城市生态村可持续性解析—以洛杉矶生态村为例

来源:规划师杂志 作者:岳晓鹏 李有芳 等 责任编辑:
2016-11-11
  为应对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社区归属感缺失等诸多问题,欧美等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对新型居住模式—生态村的探索。作者河北工业大学讲师岳晓鹏,河北工业大学讲师李有芳,上海华东发展城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常猛在《规划师》2016年第9期撰文,文章基于城市生态村的生态、经济及社会可持续性的分析,以洛杉矶生态村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在城市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及规划设计模式等,探究城市生态村作为未来城市住区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希望对我国城市可持续生态社区的建设有所借鉴。

  一、洛杉矶生态村的可持续性分析
  1992年洛杉矶市区发生的罗德尼?金暴力事件(Rodney King Beating)引发了席卷全美的种族暴动,继而导致了当地的高失业率和经济衰败。针对当时社区人际关系疏离、居民外移、贫穷与犯罪现象突出等问题,本地居民劳斯?阿金(Lois Arkin)提议建设生态村以改善社区氛围,并通过成立“合作资源和服务项目”(Cooperative Resources and Services Project,简称“CRSP”)这一民间非盈利组织来支持小型生态合作社区所倡导的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在CRSP的生态恢复信贷基金(Ecological Revolving Loan Fund,简称“ELF”)的资助下,洛杉矶生态村最终于1993年1月成立,坐落于市中心以西约 3 英里(约 4.82km)处,占地面积约11英亩(约4.45hm?),相当于当地两个街区单元的大小,拥有40户住户,约 55 人。

  1、洛杉矶生态村的生态可持续性
  (1)开放街区布局模式城市生态村是城市既有社区的生态改造,因而其规划延续了城市的紧凑式布局规划模式,舍弃了传统住宅区的封闭环路规划模式。基于此,洛杉矶生态村采用开放街区布局模式,并通过土地功能混合利用的街坊方式,引入与之相应的邻里单元来组织社区生活,加深社区邻里之间的相互熟识程度。同时,洛杉矶生态村鼓励混合居住,以形成互助互益的氛围。居民筹资收购了街区原有的两栋水上乐园员工宿舍,将其改造成居民公寓,共计48套单元,每套单元面积为40~100m?不等。公寓中的部分房间被改造为社区共享的会议室、公共厨房、自行车库、储藏间和洗衣房等。
  (2)高密度街区住宅的生态改造洛杉矶生态村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环境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节省了大笔的相关建设费用。相对于乡村生态村低层低密度的建筑布局特征,洛杉矶生态村内的建筑布局呈现出多(高)层高密度的特征。居民住宅以两栋多层公寓为主,相比欧美国家常见的分散式布局的独栋住宅,其建筑体型系数较小,而且拥有公共墙面、基础设施及屋顶,因而在对外热交换方面将会损失更少的能量。  基于地域性的自然气候特征,洛杉矶生态村内的住宅采取了针对性的生态改造、主体节能的方式,以达到综合节能节水的成效。例如,居民在社区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电板,充分利用了南加州灿烂的阳光;由于地处干旱少雨的地带,为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居民在房间里安装了中水回收系统;尽管夏季炎热,但居民还是摒弃了传统的空调降温模式,只是在二楼的房间内安装吊扇,引入传统自然通风技术,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木质的百叶窗和遮阴植物来降低室内温度。通过对住宅的生态改造,以及采取被动式太阳能、风能与微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有效措施,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需求。
  (3)社区的物质能源闭合循环洛杉矶生态村鼓励内部居民对废弃物品进行更新利用,在施工中尽量使用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对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则采用堆肥处理的方式进行循环利用。例如,居民利用回收的碎木块、竹制品等生态环保材料制成地板,将废旧轮胎用于楼梯建造,废弃的箱子则布置于房屋周围的花园内部进行堆肥处理。因此,生态村内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与洛杉矶地区的平均水平相比,降低了90%,并且有近100m?的绿色垃圾得到了堆肥处理。同时,生态村鼓励居民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通过有计划地节约用水和实行生态中水再利用,可以减少85%的用水量。 在都市农业方面,洛杉矶生态村鼓励居民在可利用的场地上发展永续农业。因此,居民遵循永续农业的自然法则,针对南加州缺水的自然条件,他们将木屑、稻草覆盖在路旁的坚果类植物上,促进植物吸收土壤的天然水分,使得树木欣欣向荣。
  (4)绿色交通出行体系洛杉矶生态村提倡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出行方式,鼓励发展无车社区和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首先,依托城市密集的交通网络,生态村周边设置有20条公交线路和2个地铁站,居民步行2~15 分钟即可到达。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及可达性有效降低了私家车的使用率。其次,生态村制定“无车住户每月的住房租金减少25美元”的优惠政策,以此来鼓励居民放弃私家车。该政策使得生态村的无车住户比例达到了近50%,为社区花园、农夫集市和儿童看护中心提供了安全的环境。最后,生态村鼓励绿色自行车出行,设计了慢行交通线路,并在2005年启动了“自行车库房”项目,无偿提供场所、工具和零件给人们自己维修自行车。如今该项目已经拓展到生态村以南的多个地区。

  2、洛杉矶生态村的经济可持续性
  (1)共享型的社区股权制度在洛杉矶生态村,居民制定了房屋股权合作制度,社区由CRSP集体所有,居民以租用方式享有私人住宅的使用权,同时共享公共厨房、餐厅、社区会议室和图书馆等公共空间。这种合作居住的生活方式使每户住户仅需支付455~730美金的租金,远低于周边地区的住房租金水平。此外,居民共享园艺设备以及洗衣机和烘干机等生活设施,既极大地提高了物质资源的利用率,又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这种新型模式不但使得当地中低等收入人群能够享有可支付的合作居住所有权,而且保持了该街区内原有的混合居住属性。
  (2)可食用的社区绿色景观洛杉矶生态村提倡发展都市农业,以有机种植替代传统绿化,从而形成独特的可食用性景观。据统计,居民在生态村内共建设了24个小型花园,种植了近100棵果树。同时,居民公寓周边种植着各种蔬果和鲜花,使社区变得绿意盎然,花果飘香,公共庭院更是被打造成了一座“食物森林”。这些种植的有机蔬果可以满足生态村内全部居民40%的日常消耗,使居民节省了购买食物供给品的必要性开支。
  (3)社区职住平衡洛杉矶生态村内已有的都市农业、园艺工程和绿色建筑等项目为居民提供了多种就业选择。同时,生态村还组织了购买食物的商业合作团体“Food Lobby”,附近居民都可以加入,成员们每个星期都共同订购本地新鲜的食品,如散装的谷物、坚果、意大利面和其他有机食品等,从而提升了团体购买力,节省了购买时间和成本。当前,生态村的很多成员都在社区中生活并工作,这不仅降低了居民的日常通勤距离,还促进了生态村本地经济的发展。

  3、洛杉矶生态村的社会可持续性
  (1)以交流合作为导向的社区活动
  与普通城市生态社区相比,洛杉矶生态村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积极开展以交流合作为导向的社区活动。生态村高密度的居住环境为居民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合作居住的共享空间为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必要场所。在这里,居民商讨社区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及邻里问题等,并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如戏剧节、生日会等),以建立良好的邻里互助的社区氛围。与此同时,居民也需要为社区进行义务劳动,共同建设社区公共环境。成年人每五周必须工作两小时,内容包括维护社区花园、果园、公共住宅集群、儿童看护中心和农夫集市等。
  (2)以生态教育为理念的对外拓展首先,洛杉矶生态村积极组织生态技术、永续农业等方面的讲座,为当地居民提供相关生态生活方式的培训。同时,都市农业的发展为生态村内部的中学开展农学教育提供了便利,学生随时可以到花园里认识、照顾植物,并栽培自己食用的蔬果,有助于生态村更好地根植于地方社会网络。其次,本着“创建可持续性社区”的理念,生态村对外发展体验式的生态旅游,并举行相关问题的研讨会等,以分享生态村的建设经验。最后,生态村通过创建微博来分享自身创建过程、策略和技术,展示其作为一个可持续社区实体模型的发展过程及成果。

  二、对我国城市生态社区规划设计的启示
  洛杉矶生态村的愿景是基于整体设计的方法,达成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规划设计模式向人们展示了如何将功能失调、不可持续的城市或郊区环境转变为真实存在、环境友好的生态村,在提升社区生态性能的同时,为城市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并缓解了社会救助与政府的负担。尽管洛杉矶生态村的发展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它已有的诸多举措势必会引导城市背景下可持续生态社区发展的方向,同时为我国城市生态社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

  1、规划内涵:生态、经济、社会整合设计
  为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满足社会需求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同步发展、相互协调。我国城市生态社区的建设起步晚于欧美等国家,目前还停留在规划设计、生态环境和物理性能等“硬件”指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少有对“软件”条件的考量。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生态社区,仅仅依靠建筑自身的节能减耗是远远不够的,城市生态社区还离不开环境意识、生态文化及社会转型等“软件”条件与人文生态因素的支撑。因此,我国的城市生态社区在规划方面应注重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地关注经济自足、邻里互助、居民参与和社区合作等环节。

  2、规划理念:资源“开源”与“节流”方式创新
  城市住区通常是不可持续的,大多依赖外部的资源、能源和食物等消耗品的供给。因此,在能源利用方面,城市生态社区不仅需要进行“开源”途径的创新,还需要进行“节流”方式的外延。在资源“开源”方面,洛杉矶生态村通过太阳能光电板、都市农业等,获取电热能量及粮食果蔬,赋予生态村生活与生产功能,提升了生态村自给自足的能力。在资源“节流”方面,除去常规节能节水方式的应用,洛杉矶生态村还通过建筑空间的共享以及物质资源的分时利用来减少建筑材料、物质资源的使用量。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应借鉴洛杉矶生态村的经验,对资源“开源”与“节流”方式进行创新,采用多元化的节约能源的方式。

  3、规划布局:开放街区、邻里单元、混合居住
  城市生态社区处于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之中,资源要素具有稀缺性、集聚性。基于此,笔者提出合理的规划布局建议:首先,提倡开放街区模式,加大社区资源在城市范围内的开放共享程度。这既有利于城市生态社区内的居民充分利用周边已有的各种基础设施、交通系统和商业服务设施等资源,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又有利于城市生态社区自身先进的示范效应向城市的辐射。其次,引入邻里单元模式,形成以步行尺度为特征的小型社区。适宜的人居单元是促进社区居民彼此熟识、增进团聚共享的邻里关系的基础保障,基于人类社交认知能力的研究以及参考洛杉矶生态村的规模,建议小型社区的理想规模为150人左右。最后,鼓励发展混合居住模式,注重居住类型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家庭结构及不同社会层次的人群的需求,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4、规划管理:公众参与设计及管理
  国外经验表明,公众参与是可持续社区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社区“自下而上”建设模式的内生性动力。生态社区不仅需要在社区开发策划、规划设计和实地建造过程中建立开放性的社区参与机制,更需要在社区建成待居民入住之后延续及拓展公众参与的内涵与方式,由居民共同承担社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通过清理公共房屋、种植有机农作物、准备公共晚餐、共同照顾老人和抚养儿童这些日常而具体的工作,使居民建立强烈的社区归属感,并提升社区的社会资本。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博为视野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