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产业升级遭遇金融危机
产业升级的概念,在学术界一直都有分歧。在某种意义上讲,产业升级就是在某种经济压力下,或者经济结构不平衡的情况下,产业结构必须以优化的形式进行重组和配置,以实现从低级往高级演进,最终达到结构上协调和均衡的状态。
客观地说,“产业升级”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其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群”等都是产业经济研究领域中很基础的概念,产业升级是产业发展的自然过程,也是必然的规律。产业升级是个动态的过程,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会发生,每时每刻都在演变。
但最近很多省份、很多城市不约而同地高举了“产业转移”的大旗,让“产业升级”再次成为经济界和政界的研究焦点,甚至是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广东人“搞搞新意思”,玩起来“双转移”的概念,曾在经济学术界引起了一阵子不冷不热的反响。坦诚说,不管是“双转移”也好,“单转移”也好,仅仅是“换汤不换药”的名堂而已,其实都是那么回事,无非就是产业升级过程中产业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事实上,珠三角地区近年来产业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以广东的佛山市为例,按照佛山市政府产业调整的要求,该市80%至90%的陶瓷企业将面临外迁,其中221家建陶企业被列入搬迁或淘汰对象,涉及企业须在今年底基本完成搬迁任务,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搬迁淘汰任务。
不知是巧合还是“天公作美”,好象上天也要帮广东一把,从美国刮起的金融风暴席卷而来,一下子刮倒了广东数万家企业,掀起了让世界瞩目的企业倒闭潮。一夜间,人们对广东产业升级的关注点由内因转向了外因。受灾最严重的东莞市的市委书记刘志庚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强调: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也是企业加快洗牌,产业优化重组的过程,更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尽管东莞政府说这番话是用心良苦的,但是,行内人士很清楚这种表白有着“哭笑不得” 的味道。至少可以这样说,假如“双转移”是政府主动的推动产业升级,但这次“金融海啸”,则要求政府被动的推动产业升级,是“不得不”进行升级,两种局面完全不一样。
产业升级的过程,本来是一个“铺满鲜花、充满激情”过程,但当产业升级遭遇金融危机,产业升级充满了几分无奈,隐藏着几分痛苦。
放眼全国,硝烟也渐起。金融危机爆发让原本处于微利状态的低端制造业脆弱的平衡被打破,产业水平低下的问题一夜之间暴露无遗。提升产业档次,促进产业升级成了当前很多地方政府破解困局的重要药方。
然而,现实情况是,在危机影响下,生存成了企业最重要的事情。产业升级难以一蹴而就,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维持生存还是投入到产业升级的运动之中,成了很多企业困难的选择。对地方政府而言,产业转型也面临着成功则皆大欢喜,失败则陷入产业空心化的尴尬。
不管欢喜也罢,尴尬也罢,人们现在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金融危机”对于产业升级来说是“危(威胁)”还是“机(机会)”?其实,笔者认为答案并不重要,关键是国人都深刻领悟了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也是很难得的。
“走得快好世界”,这是广东的一句口头禅,意思是走在形势的前面就好有好的前景。我想,产业升级也如此。不客气地说,广东的产业升级晚了!
但愿“金融危机”是产业升级的难得机遇。